对比维度 | 泓川科技 LTCR1500N | 德国米铱 IFS2402/90-1.5 |
---|
型号 | LTCR1500N | IFS2402/90-1.5 |
探头直径 | φ3.8mm | φ4mm |
出光角度 | 90° 侧面出光 | 90° 侧面出光 |
量程 | 1500μm(±750μm 检测范围) | 1.5mm(线性量程) |
重复精度 | 0.1μm(静态) | 绝对误差 1.2μm |
线性误差 | <±0.75μm | ≤±0.08% FSO(约 1.2μm) |
光斑直径 | 聚焦点 Φ17μm,大光斑 Φ34μm | 20μm |
测量角度范围 | ±12° | ±5° |
温度特性 | <0.03%F.S/°C | 未明确标注,工作温度 10-50℃ |
采样频率 | 最高 21kHz(取决于控制器) | 最高 6.5kHz(控制器 IFC2421/2422) |
防护等级 | IP40 | IP40 |
工作温度 | 0-50℃(可订制 200℃高温版) | 10-50℃ |
材质 | 压铸铝 | 钛合金 |
重量 | 23g(含跳线) | 15g |
成本 | 约为米铱 50% | 进口品牌,成本较高 |
重复精度:泓川 LTCR1500N 的静态重复精度达 0.1μm,优于米铱 IFS2402 的绝对误差 1.2μm,表明其在同一位置多次测量的一致性更优,适合需要高重复性的场景(如精密零部件检测)。
线性误差:泓川线性误差 <±0.75μm,米铱为 ±0.08% FSO(对应 1.5mm 量程时约 1.2μm),两者精度接近,但泓川在数值上略占优势。
分辨率:米铱分辨率为 60nm,泓川未明确标注分辨率,但重复精度 0.1μm(100nm)略低于米铱,可能在细微位移测量中米铱更敏感。
测量角度:泓川 ±12° 的测量角度范围显著大于米铱的 ±5°,意味着其可在更复杂的倾斜表面或孔洞内壁中安装,减少因角度限制导致的测量盲区。
光斑直径:泓川聚焦点光斑 Φ17μm,比米铱的 20μm 更小,在测量狭小缝隙或精细结构时,能更精准地定位测量点,尤其适合微米级孔洞检测。
探头尺寸:泓川直径 3.8mm 略小于米铱的 4mm,且长度 85mm 虽稍长,但整体仍属微型探头,适合狭小空间布局。
采样频率:泓川最高 21kHz 的采样率远超米铱的 6.5kHz,适合动态测量(如高速运动物体位移监测),数据更新更实时。
温度特性:泓川明确标注温度漂移 < 0.03% F.S/°C,且支持订制 200℃高温版,而米铱未标注温度漂移系数,仅限定工作温度 10-50℃,泓川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性更强。
材质与防护:米铱探头采用钛合金外壳,抗腐蚀和耐磨性更优,适合恶劣工况;泓川为压铸铝材质,重量更轻,但防护性能相当(IP40)。
多层测量:米铱 IFS2402 支持最多 6 个峰值输出,可测量多层透明材料厚度,而泓川 LTCR1500N 未提及多层测量功能,仅适用于单层厚度或位移检测。
控制器与软件:米铱配备基于网页的调试界面和材料数据库,支持自定义编辑;泓川提供配套测控软件及 C++/C# 开发包,更适合二次开发,但用户界面友好度可能需实际验证。
泓川成本仅为米铱的 50%,在大规模采购或生产线改造中,可显著降低设备投入成本,尤其适合对价格敏感的中小企业或批量应用场景(如 3C 产品零部件检测、塑料制品厚度监测)。
泓川在测量角度、采样频率、温度适应性等方面优于米铱,更贴合国内制造业对高效检测、复杂工况适应的需求。例如:
电子制造:高采样率可实时监测芯片封装过程中的细微位移;
汽车零部件:±12° 测量角度适合发动机内部孔洞多角度检测;
高温场景:订制 200℃高温版可用于冶金、热处理设备的在线测量。
作为国产品牌,泓川在技术支持、售后维护、定制化服务上响应更快,可根据国内用户需求快速调整方案,而米铱作为进口品牌,可能存在货期长、售后成本高的问题。
场景类型 | 推荐产品 | 理由 |
---|
单层精密位移 / 厚度测量 | 泓川 LTCR1500N | 高精度、高采样率、低成本,适合玻璃、薄膜、半导体晶圆等单层结构检测。 |
多层透明材料测量 | 米铱 IFS2402/90-1.5 | 支持 6 峰值输出,可同时测量多层厚度,适用于光学镜片、多层薄膜等复杂结构。 |
高温 / 恶劣环境 | 泓川 LTCR1500N(高温订制版) | 耐温 200℃,压铸铝材质兼顾轻量化与稳定性,适合冶金、化工场景。 |
狭小空间多角度测量 | 泓川 LTCR1500N | ±12° 测量角度 + 小光斑,适配深槽、小孔径内壁的全方位扫描。 |
动态高速检测 | 泓川 LTCR1500N | 21kHz 采样率可捕捉高速运动物体的实时位移,如生产线在线监测。 |
可行性:泓川 LTCR1500N 在核心性能(精度、速度、角度适应性)上接近甚至超越米铱 IFS2402/90-1.5,且成本优势显著,适合单层测量、动态检测、高温环境等场景的国产替代,尤其在 3C、汽车、通用制造业中具备广泛应用潜力。
局限性:米铱在多层厚度测量、钛合金外壳耐候性、品牌成熟度上仍有优势,若用户需求涉及复杂多层结构或极端恶劣工况,米铱仍是更可靠选择。
建议:用户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精度需求、功能复杂度及预算,优先选择泓川进行国产化验证,对于关键核心工序可结合米铱产品形成互补方案,实现性价比与可靠性的平衡。